战国策·魏二·五国伐秦

查阅典籍:《战国策》——「战国策·魏二五国伐秦」原文

  五国讨伐秦国,没有战功而还。在这之后,齐国要讨伐宋国,秦国制止了它。齐国派宋郭去秦国,请求联合来进攻宋国。秦王答应了。魏王害怕齐国、秦国的联合,也要同秦国讲和。苏秦对魏王说:“秦王对宋郭说:‘分割宋国的城邑,击败宋国强大势力的,是六国。趁宋国衰弱,而同大王争利的,是楚国、魏国。请允许我们为了大王丽不去阻止楚国进攻魏国,大王就独自攻取宋国了。大王进攻宋国,刚柔两手请一齐使用。像宋国这样的国家,欺侮它不能算大逆不道,攻灭它不能算结仇。大王不要和宋国讲和来得到土地,已经得到土地了,再加强兵力进攻它,寄期望予齐国灭掉宋国。’

  “臣下听了这些话,私下替大王悲哀,秦国一定会用这种方法对待大王,也一定将会使大王陷入困境来索求土地,已经获得土地,又将用武力进攻大王。又一定会同大王讲和,于是使大王轻视齐国,齐国、魏国的邦交恶化了,又将拉拢齐国更加向大王勒索。秦国曾经对楚国用过这种策略,也曾对韩国用过这种策略,希望大王深入考虑这件事。秦对魏友好用心深不可测。所以替大王考虑,最上策是进攻秦国,其次是摒弃秦国,再次是同盟国坚守信约而同泰国假装讲和,同其它国家彼此不结仇。秦国、齐国联合,国家就不可能保持下去了。大王还是听从臣下的,一定不要同泰国讲和。

  “豢国权势过大,魏冉明习于诸侯之事,因此即使有为您损伤秦圉的,也不敢明显地表现出来。天下诸侯可以号令攻伐秦国,就会有人暗中劝告而不敢图谋伐秦了。看到天下诸侯损伤秦国,就先出卖盟国来自我解脱。天下诸侯能够号令摒弃秦国,受到盟国的胁迫而不得已相应。天下诸侯无法做到,自己就会首先背叛诸侯,而把秦国作为上等的邦交来保全自己。像这样出人,把出卖大王作为资本,怎能免除国家的祸患呢?免除国家祸患的人,一定用尽三等策略而首先推行上等的,上等策略行不通就推行中等的,中等策略行不通就推行下等的。下等策略行不通就明确表示不同秦国俱存乘损伤秦国,使秦国不择利害的多少,只有阻止魏国两败俱伤的举动才能得到自己的安宁。让您出卖盟国来向秦国求和,这样免除国家祸患的计策,臣下怎么知道它的可取之处呢?既然如此,希望您能研究臣下的计策。

  “燕国、齐国是仇国,燕国、齐国同秦国是兄弟之国,让燕国、齐国这样的仇国联合起来,去攻打燕国的婚姻之国秦国,臣下感到为难。黄帝在涿鹿之野作战,而西戎的军队没有赶到;大禹攻打三苗,而东夷的百姓没有起来响应。使燕国进攻秦国,是黄帝也为难的事,而臣下召来燕国军队并使齐国起兵响应。臣下又辅饶侍奉三晋的大臣,跟从奉阳君、孟尝君、韩氓、周寂、韩徐为并且列在他们之下,唯恐他们攻伐秦国疑虑不定,自身又同泰国决裂。一开始请求诸侯焚烧天下秦符的,是臣下;再次传告诸侯焚烧秦符的,是臣下;要使五国相约关闭通往秦国关隘的,是臣下。奉阳君、韩余为已经和睦了,苏修、朱婴已经都暗中留在了邯郸,臣下又游说齐王前击败坏宋郭的合秦之约。诸侯一同讲和,于是派苏络宣扬诸侯的言论,而把齐国作为最好的邦交,请求发兵攻魏,臣下又以死相争,果真从西面由苏修传来齐不伐魏的消息,臣下不是不知道秦国权势之大,然而我所以这样做的原因,是为了您啊。”


  五国伐秦,无功而还。其后,齐欲伐宋,而秦禁之。齐令宋郭之秦,请合而以伐宋。秦王许之。魏王畏齐、秦之合也,欲讲于秦。

  谓魏王曰:“秦王谓宋郭曰:‘分宋之城,服宋之强者,六国也。乘宋之敝,而与王争得者,楚、魏也。请为王毋禁楚之伐魏也,而王独举宋。王之伐宋也,请刚柔而皆用之。如宋者,欺之不为逆者,杀之不为仇者也。王无与之讲以取地,既已得地矣,又以力攻之,期于啖宋而已矣。’

  “臣闻此言,而窃为王悲,秦必且用此于王矣。又必且曰王以求地,既已得地,又且以力攻王。又必谓王曰使王轻齐,齐、魏之交已丑,又且收齐以更索于王。秦尝用此于楚矣,又尝用此于韩矣,愿王之深计之也。秦善魏不可知也已。故为王计,太上伐秦,其次宾秦,其次坚约而详讲,与国无相离也。秦、齐合,国不可为也已。王其听臣也,必无与讲。

  “秦权重魏,魏再明孰,是故又为足下伤秦者,不敢显也。天下可令伐秦,则阴劝而弗敢图也。是天下之伤秦也,则先鬻与国而以自解也。天下可令宾秦,则为劫于与国而不得已者。天下不可,则先去,而以秦为上交以自重也。如是人者,鬻王以为资者也,而焉能免国于患?兔国于患者,必穷三节,而行其上。上不可,则行其中;中不可;则行其下;下不可,则明不与秦。而生以残秦,使秦皆无百怨百利,唯已之曾安。令足下鬻之以合于秦,是免国于患者之计也。臣何足以当之?虽然,愿足下之论臣之计也。

  “燕,齐仇国也;秦,兄弟之交也。合仇国以伐婚姻,臣为之苦矣。黄帝战于涿鹿之野,而西戎之兵不至;禹攻三苗,而东夷之民不起。以燕伐秦,黄帝之所难也,而臣以致燕甲而起齐兵矣。

  “臣又偏事三晋之吏,奉阳君、孟尝君、韩呡、周最、周、韩余为徒从而下之,恐其伐秦之疑也。又身自丑于秦,扮之请焚天下之秦符者,臣也;次传焚符之约者,臣也;欲使五国约闭秦关者,臣也。奉阳君、韩余为既和矣,苏修、朱婴既皆阴在邯郸,臣又说齐王而往败之。天下共讲,因使苏修游天下之语,而以齐为上交,兵请伐魏,臣又争之以死。而果西因苏修重报。臣非不知秦劝之重也,然而所以为之者,为足下也。”

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gygedu.com/wenzhang/14264.html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

相关推荐

  • 《报任少卿书 / 报任安书》创作背景

    司马迁三十八岁时,继父职为太史令。四十七岁时以李陵事下狱,受宫刑。出狱后,为中书谒者令。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谓“迁既被刑之后,为中书令,尊宠,任职事”。中书令职,掌领导尚

  • 《报任少卿书 / 报任安书》鉴赏

    《报任安书》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,是对封建专制的血泪控诉。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,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、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。辞气沉雄,情怀慷慨。全文融议论、抒情、叙事

  • 《报任少卿书 / 报任安书》作品注释

    太史公:太史公不是自称,也不是公职,汉代只有太史令一职,且古人写信不可能自称公。钱穆在《太史公考证》一文中认为,《史记》原名是《太史公》。牛马走:谦词,意为象牛马一 样以供奔走。走,义同“仆”。此十二字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无,据《文选》补。意思是司马迁为了《史记》一书像做牛做马一样活着。本词条基本上依照《昭明文选》李善注本,并参照无臣注本及汉书。

  • 《韩非子·说疑》译文

    治国的大事,不仅仅指的赏罚得当。赏无功的人,罚无罪的人,不能称作明察。赏有功的人,罚有罪的人,且全无遗漏,作用仅仅局限在个别人身上,并不能起鼓励立功和禁止犯罪的作用。因此,禁止奸邪

    2021-08-07 02:28
  • 《战国策·赵四·客见赵王》译文

    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:“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,有这回事吗?”赵王回答:“有这回事。”说客问:“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?”赵王说:“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。”说客就问:“大王

    2021-07-30 01:12
  • 《三国志·蜀书·霍王向张杨费传》译文

    (霍峻传、霍弋传、王连传、向朗传、向宠传、张裔传、杨洪传、费诗传)霍峻传,(附霍弋传)霍峻,字仲邈,南郡枝江人。他的哥哥霍笃,曾在乡里召集家族武装几百人。霍笃死后,荆州牧刘表命令霍

    2021-07-29 11:16
  • 《论衡·卷二十六·实知篇》译文

    俗儒评论圣人,认为圣人前知千年以前的事,后知万年以后的事,有独到的眼力,有独到的听力,事物一出现就能说出它的名目来,圣人不学就能感知,不问就能通晓,所以一提到圣人就认为和神一样了。

    2021-07-21 16:10
  • 《颜氏家训·涉务篇》译文

    士君子的处世,贵在能够有益於事物,不能光是高谈阔论,左琴右书,君主给他俸禄官位啊!国家使用人材,大体不外六个方面:一是朝廷的臣子,用他能通晓治理国家的体制纲要,经纶博雅;二是文史的

    2021-07-21 01:54
  • 《管子·九守》译文

    主位   安定沉着而保持静默,和柔克制而率先保持镇定,虚心平意地准备着和等待着。   主明   目贵在明,耳贵在聪,心贵在智。利用天下人的眼睛看,没有看不到的事物;利用天下人的耳朵

    2021-07-20 02:31
  • 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译文

    魏文帝曹丕猜忌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勇猛刚强。趁在卞太后的住房里一起下围棋并吃枣的机会,文帝先把毒药放在枣蒂里,自己挑那些没放毒的吃;任城王没有察觉,就把有毒、没毒的混着吃了。中毒以后

    2021-07-19 02: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