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宿石门诗

 
作者: 南北朝   谢灵运
朝搴苑中兰,
畏彼霜下歇。
暝还云际宿,
弄此石上月。
鸟鸣识夜栖,
木落知风发。
异音同至听,
殊响俱清越。
妙物莫为赏,
芳醑谁与伐。
美人竟不来,
阳阿徒晞发。

朝搴苑中兰,畏彼霜下歇。
早上,到园子里摘兰花,担心秋霜会把花朵摧残。

暝还云际宿,弄此石上月。
晚上,回到高入云际的别墅中休息,玩赏着山石上婆娑的月影,难以入眠。

鸟鸣识夜栖,木落知风发。
窗外,传来归鸟疲倦的叫声,它们在寻找栖息的树干,树叶飘落,簌簌作响,是起风了凉风在寒林中回旋。

异音同致听,殊响俱清越。
静谧的山居,各种各样的声音,清晰入耳,听来各具异趣,又都那么悠扬,那么清远。

妙物莫为赏,芳醑谁与伐?
可惜如此美妙的夜晚,却无人同我一起欣赏,这满壶香醇的美酒,又有谁能与我同醉共欢。

美人竟不来,阳阿徒晞发。
远行的朋友,依然迟迟不归,不知不觉中,夜色渐渐褪尽,东方,已经朝霞初染。

参考资料:1、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:岳麓书社,1999年08月:99-100
2、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:巴蜀书社,1991年10月:97-98

(cháo)
(qiān)
(yuàn)
(zhōng)
(lán)
(wèi)
()
(shuāng)
(xià)
(xiē)
(míng)
(hái)
(yún)
()
宿(xiǔ)
(nòng)
()
(shí)
(shàng)
(yuè)
(niǎo)
(míng)
(shí)
()
()
()
(luò)
(zhī)
(fēng)
()
()
(yīn)
(tóng)
(zhì)
(tīng)
(shū)
(xiǎng)
()
(qīng)
(yuè)
(miào)
()
()
(wéi)
(shǎng)
(fāng)
()
(shuí)
()
()
(měi)
(rén)
(jìng)
()
(lái)
(yáng)
(ā)
()
()
()

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
夜宿石门诗翻译

暂无翻译!

《夜宿石门诗》赏析

暂无赏析!

《夜宿石门诗》作者

谢灵运谢灵运

谢灵运(385-433),陈郡阳夏(今河南省太康县)人,世居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县)。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。谢玄死后,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,因称谢康乐。四二○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,谢灵运降公爵为侯,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。他「自谓才能宜参权要」,但却不被重用,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。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,一向寄情山水,不恤政事,游娱宴集,夜以继日。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。谢灵运是晋、宋

夜宿石门诗原文,夜宿石门诗翻译,夜宿石门诗赏析,夜宿石门诗阅读答案,出自谢灵运的作品

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wgygedu.com/shi/46964.html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

相关诗词推荐

  • 夜宿山寺

    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
    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

  • 除夜宿石头驿

    旅馆谁相问,寒灯独可亲。一年将尽夜,万里未归人。
    寥落悲前事,支离笑此身。愁颜与衰鬓,明日又逢春。

  • 除夜宿太原寒甚(寄语天涯客)

    【除夜宿太原寒甚】[1] 寄语天涯客,[2] 轻寒底用愁。[3] 春风来不远, 只在屋东头。[4]

  •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

    醉别复几日,登临遍池台。何时石门路,重有金樽开。
    秋波落泗水,海色明徂徕。飞蓬各自远,且尽手中杯。

  •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

    寻幽无前期,乘兴不觉远。苍崖渺难涉,白日忽欲晚。
    未穷三四山,已历千万转。寂寂闻猿愁,行行见云收。
    高松来好月,空谷宜清秋。溪深古雪在,石断寒泉流。
    峰峦秀中天,登眺不可尽。丹丘遥相呼,顾我忽而哂。
    遂造穷谷间,始知静者闲。留欢达永夜,清晓方言还。

  • 除夜宿石头驿(旅馆谁相问)

    【除夜宿石头驿】 旅馆谁相问?寒灯独可亲。 一年将尽夜,万里未归人。 寥落悲前事,支离笑此身。 愁颜与衰鬓,明日又逢春。

  • 永遇乐·彭城夜宿燕子楼

    彭城夜宿燕子楼,梦盼盼,因作此词。

    明月如霜,好风如水,清景无限。曲港跳鱼,圆荷泻露,寂寞无人见。紞如三鼓,铿然一叶,黯黯梦云惊断。夜茫茫,重寻无处,觉来小园行遍。
    天涯倦客,山中归路,望断故园心眼。燕子楼空,佳人何在,空锁楼中燕。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,但有旧欢新怨。异时对,黄楼夜景,为余浩叹。

  • 夜宿石门(朝搴苑中兰)

    【夜宿石门】 朝搴苑中兰,畏彼霜下歇[1] 。 暝还云际宿[2],弄此石上月[3] 。 鸟鸣识夜栖,木落知风发。 异音同致听,殊响俱清越[4] 。 妙物莫为赏[5],芳醑谁与伐[6] 。 美人竟不来,阳阿徒晞发[7] 。